發新話題
打印

關羽遇害前夢到被豬咬傷腳,卻暴露了他的真實年齡,有憑有據

關羽遇害前夢到被豬咬傷腳,卻暴露了他的真實年齡,有憑有據

公元220年,關羽敗走麥城,帶領10餘人突圍,在臨沮不幸遭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力戰被俘,被押送到東吳孫權處。

關羽被俘後,因不肯降順而遭殺害。但是就此也留下了一個歷史謎題:關羽遇害時到底多大年歲了?

由於歷史記載的疏漏,關羽的出生年月一直無從知曉,無論是百科還是《辭海》等權威著作僅以問號記之。在毛宗崗評《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中倒是有一段記載,說關羽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關公卒年58歲。」有人據此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五年(公元162年)。

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嚴謹的史學著作。諸如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許多故事都是虛構的。在原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根本就沒有關羽年齡的記載,可見羅貫中也不知道關羽的年齡。我們現在所看的《三國演義》是清朝人毛宗崗父子對其進行了刪改,包括關羽卒年58歲的記載都是後來加上去了,根本不足為據。

那麼,關羽出生年月還能考證出來嗎?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注引《蜀記》的一段記載倒是為我們分析關羽的生年提供了一絲線索。書中記載:「羽初出軍,夢豬齧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為什麼關羽在夢到獵時就想到年紀大了,一去不回?

關於以上文字,歷來註解不少,主要分為兩種。晚清學者梁章鉅認為當時關羽正與曹軍作戰,吳將呂蒙襲擊關羽背後,導致了關羽的失敗。「蒙」字下為「豕」,即豬,那麼關羽夢豬亦即呂蒙擊背後的預兆。此段考證是站不住腳的,有迷信之嫌。另一種解釋認為,豬是一種動作緩慢的動物,關羽被豬咬傷腳,說明行動不便,因而想到年事已高。此說不值一提,純屬牽強附會。

筆者認為,反倒是還有一種可能,那就關羽的生肖是屬豬的。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圍樊城,威震華夏發生在公元219年,這一年正是豬年。關羽在豬年夢到豬咬到自己的腳,並由此想到年邁體衰,並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

此外根據《三國志-張飛傳》載:「(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可見劉、關、張三人年歲不相上下。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如果關羽屬豬,那麼根據推算得知,公元159年正是豬年,比劉備大兩歲。由此可知關羽去世之時,剛過60歲的壽辰。

在戰亂頻仍、壽命短促的古代,60歲是人生的一個門檻,它意味著已走入暮年。關羽由夢想到了他的屬相,年屆六旬,戎馬征戰半生,不由得傷感也屬正常之事。

後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劉備是關張兩人的大哥,年齡就是最大的。這能否說明關羽屬豬之說不正確的呢?這就犯了把小說當歷史來讀的錯誤。在《三國志》中也沒有一處劉備比關羽年長的記載。

此外,一則清代筆記記載,清代康熙年間,山西運城百姓挖井時出土了關羽家世墓磚,記載著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與上面的推斷相差一年。但是關羽死後,屍骨並未葬在山西老家,此記載真實性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關羽出生於延熹二年,即公元159年,異於演義,多少應有依據!諸君以為如何呢?

讀懂了四大名著,也就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上面這套四大名著精裝無刪減版,正為傳統文化愛好者所挑選,點擊即可下單!一起領略傳統文化之魅!

TOP

關羽比劉備年齡大,為什麼桃園結義劉備卻是大哥?

有人首先對關羽的生年作了考證,認為如果真有桃園結義的話,關羽應為大哥,劉備第二。史料記載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詳。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曾對關羽的生年做過考證,認為關羽大概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應比劉備還大兩歲。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在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鐫刻有關羽的家世。當時有個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按照這兩種說法,關羽應比劉備大。與《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有不吻合之處。 另有《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在劉備鄉里聚合徒眾時,關羽、張飛就已投其門下。劉備後為平原相,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恩若兄弟」形容的是三人關係密切,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兄弟,關羽、張飛對劉備大多時間還是「稠人廣坐,侍立終日」的君臣關係。 《張飛傳》也記載:「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說的自然是共同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一般我們會把某些年長自己的人尊稱為「哥哥」,古今皆是。 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後關羽被東吳人殺害,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三國志·劉曄傳》) 由此可見,「桃園結義」並無太多的歷史依據,不可全信。民間之所有有了桃園結義的傳說,可能是根據史料中三人「恩若兄弟」這一點,又吸收農民起義的事跡,加以想像和發揮出來的。

TOP

歷史上有沒有桃園結義呢?

歷史上真的有桃園結義嗎?在《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去找劉備是去「找哥哥」,就是從「桃園三結義」中來的,為小說家之言,不可作為歷史依據。何況七十萬言的《三國演義》號稱「七實三虛」,「桃園結義」又有著怎樣的虛實呢?

有人首先對關羽的生年作了考證,認為如果真有桃園結義的話,關羽應為大哥,劉備第二。史料記載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詳。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曾對關羽的生年做過考證,認為關羽大概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應比劉備還大兩歲。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在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鐫刻有關羽的家世。當時有個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按照這兩種說法,關羽應比劉備大。與《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有不吻合之處。

《張飛傳》也記載:「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說的自然是共同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一般我們會把某些年長自己的人尊稱為「哥哥」,古今皆是。

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後關羽被東吳人殺害,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

由此可見,「桃園結義」並無太多的歷史依據,不可全信。民間所有有了桃園結義的傳說,可能是根據史料中三人「恩若兄弟」這一點,又吸收農民起義的事跡,加以想像和發揮出來的。

TOP

桃園結義的真相 關羽其實長劉備兩歲

「就在曹軍歡慶勝利的時候,關羽封存了曹操所有的賞賜,留下一封書信,悄悄離開曹營,尋找他那個跑得比兔子還快的哥哥去了。」(《品三國》87頁)這段話有受《三國演義》影響的痕跡。

說關羽去找劉備是去「找哥哥」,這個觀念分明是從「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來的,但那是小說家之言,不可相信。據《三國志·關羽傳》說:劉備初起時,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這裡所說的「恩若兄弟」,是形容劉備與關、張關係密切,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則是君臣關係的典型寫照。

《張飛傳》上又說「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是說共同做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是說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在社會生活中,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大哥」,這是古今都有的事,並不一定非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

關羽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三國志·劉曄傳》)在這裡,從魏國人看來,劉備和關羽的關係又是「恩猶父子」了。

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觀念,所以這個說法並不值得奇怪;同時也可以反證: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把兄弟,他們的當代人對此是很清楚的。如果說:關羽和張飛雖然不是拜把子兄弟,但「飛兄事之」,說明兩個人是稱兄道弟的哥們兒;而劉備和關羽則只能是君臣關係,除了初起時可以沒大沒小,「恩若兄弟」外,在平生的大部分時間段里,是不能稱兄道弟的。

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而生年不詳。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考證了關羽的年齡,結論是:他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左右,比劉備還大兩歲。

另外,在清朝康熙年間,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有人在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鐫刻著關羽的家世。有一個名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與胡琦的考證相近。按照這種說法,比劉備大一歲。如果二人以兄弟相稱的話,那麼劉備反倒是弟弟了。

TOP

歷史上並沒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事?

桃園三結義,這樣的一個被後人口耳相傳的故事,近年來通過研究,很多學者發現在歷史上卻從未發生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使得民不聊生。劉備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張飛、關羽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情投意合的三人,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作為結拜的地點。當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怡人,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三人焚香禮拜,祭告天地,按年歲結成異姓手足。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在此後的三十多年之中,三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終於開創了蜀漢基業。這就是《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里關於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後人常常也因此而與志同道合之人結為異性兄弟。可見,這個故事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良好印象,一旦後人提到這三個人時,嘴邊總是不忘提及的就是「三人結義」的故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桃園三結義,網友們可能會說在桃園三個人結義,所以就叫桃園三結義,然而並不是……

張飛原本是個殺豬的,關羽拿了張飛的豬肉,兩人在路上扭打起來,劉備撞見了上前勸架把兩人給拉開了,這就是一龍分二虎的來歷。三人覺得不打不相識便當街捧土結拜,此為第一次結義;

後來三人經常聚餐,張飛出肉、關羽出糧,而劉備總是空手而來,於是一次張飛和關羽就設計在井上鋪蘆席,沒想到劉備坐上去安然無恙,張飛暗暗揭開蘆席一看發現有條金龍托著劉備,明白劉備將來定會大富大貴,於是拉著關羽劉備重新祭天祭地,此為第二次結義;

劉備覺得老吃關張的不好,就請他們回家做客,為了不讓他倆覺得家裡窮,就用泥巴捏成元寶塗上金色裝進布袋裡。關、張二人看屋裡破破爛爛,卻有好幾個鼓著的布袋,問劉備,劉備說是黃金,關、張自然不信,可是打開一看發現真的是黃金,劉備也驚呆了喊道:「果然三人一心,黃土變金!?」關羽恍然大悟大悟說:「我看這是蒼天示意!只要我們永遠風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來哩。我們還應該對天盟誓一次。」劉備住的地方有個大桃園。他們便在桃園進行了第三次結拜。這才是桃園三結義。

當然,上面這三結義只是三國演義里說的。真實情況會是怎麼樣呢,估計說都說不清楚,在《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去找劉備是去「找哥哥」,就是從「桃園三結義」中來的,為小說家之言,不可作為歷史依據。何況七十萬言的《三國演義》號稱「七實三虛」,「桃園結義」又有著怎樣的虛實呢?

有人首先對關羽的生年作了考證,認為如果真有桃園結義的話,關羽應為大哥,劉備第二。史料記載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詳。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曾對關羽的生年做過考證,認為關羽大概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應比劉備還大兩歲。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在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鐫刻有關羽的家世。當時有個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而據《關公年譜》記載,張飛小劉備4歲。由此可以推算,這3個人中張飛最小,劉備次之,關羽最大。由此觀之,桃園三結義如果為真,又豈會將3人的長幼順序排列錯誤呢?所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純屬虛構,這僅僅是作者的一種虛構寫法而已。

另有《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在劉備鄉里聚合徒眾時,關羽、張飛就已投其門下。劉備後為平原相,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恩若兄弟」形容的是三人關係密切,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兄弟,關羽、張飛對劉備大多時間還是「稠人廣坐,侍立終日」的君臣關係。

《張飛傳》也記載:「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說的自然是共同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一般我們會把某些年長自己的人尊稱為「哥哥」,古今皆是。

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後關羽被東吳人殺害,魏文帝曹丕詔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三國志·劉曄傳》)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橋段是作者根據民間傳說,配合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在民間就已經流傳很久了。

TOP

劉備、關羽、張飛結拜的背後 史書真實記載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桃花正盛的桃園,結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故事。人們一直傳送著這個故事,也有人效仿他們焚香結義。他們三人生死與共的友誼,已深深紮根於後人心中。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那時朝廷腐敗,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劉備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張飛、關羽、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他們三人情投意合,在張飛莊後一桃園焚香禮拜,祭告天地,按年歲結成異性手足。在此後的三十多年中,三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終於開創了蜀漢基業。

歷史上真的是有桃園結義這回事嗎?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年齡最長,為大哥,關羽次之,張飛則是最小,然而,根據史籍記載,事實並非如此。

《三國志-先生傳》中無劉備生年,僅說他死於章武三年(223年),時年六十三。古人算年齡都算虛歲,照此規定往前推,劉備當生於漢恆帝延熹四年161年。因此,劉備的生卒應是公元161——223年。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在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碑上刻有關羽的家世。當時有個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在文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160年)6月。這樣看來關羽應該應該比劉備大一歲,與《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有不吻合之處。

也有人對張飛的生年進行了考證,《辭海》介紹:167-221年,根據《關公年譜》「張飛小劉備四歲」之說,應是165-221年。所以,如果真有桃園結義的話,關羽應該是大哥,而並非劉備。而且,《三國志》《資治通鑑》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關、張三人結拜的事。

歷史上,劉備三人關係確實非同一般。《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亡命奔涿郡,劉備正在鄉里聚合徒眾,關羽和張飛投其門下。後來劉備為平原相,又一關羽和張飛為部司馬,分統部曲,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羽經常於「稠人廣坐」(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後來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在這裡,「恩若兄弟」形容三人關係密切,並不是真正的兄弟,關羽、張飛與劉備大多數時間是君臣關係。

「飛兄事之」倒可以看做張飛把關羽當作兄長來看待。把自己年長的人當作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一定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一般我們會把某些年長自己的人尊稱為哥哥,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可以說,劉備三人關係確實十分親密,但他們並未義結金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