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四川達州現四腳怪魚 叫聲像嬰兒啼哭

四川達州現四腳怪魚 叫聲像嬰兒啼哭


華西都市報7月23日報導“我們老家半山上有一個溶洞,里面湧出的泉水里經常冒出一種怪魚,叫聲像嬰兒啼哭。”近日,達州萬源紫溪鄉有讀者打來熱線,稱這種長著四只腳最多只有250克重的怪魚在當地已經存在好多年了,只是一直不知道這種魚的真實身份。後記者咨詢林業專家,初步確定是與恐龍同時代堪稱“活化石”的中國小鯢。
  溶洞冒魚啼聲似嬰兒啼哭
  接到熱線後,記者驅車趕到了離萬源100多公里的紫溪鄉,溶洞離紫溪場鎮步行只有20多分鐘的路程,在當地小有名氣。在村民的帶領下,沿著一條便道,很快就到了現場。
  溶洞洞口有數麥可,進入洞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有數十平方米大小的空間,洞內有著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看,又有魚兒冒出來了。”就在大家看得出奇的時候,隨行的村民突然喊了起來,循聲望去只見4條黑乎乎的家伙陸續從泉眼里搖搖晃晃地出來。據村民介紹,這就是他們平時說的“怪魚”,說它怪是因為它生活在水里,但又不像魚,而且還長得有腳。更為奇特的是,這種“怪魚”在夜間還會發出啼哭聲,像嬰兒在哭叫一樣,所以當地人又叫它“娃娃魚”。但又不是真正的“娃娃魚”,“娃娃魚”一般要比這“怪魚”大得多。這麼多年來,大家所看到的“怪魚”一般都只有10-30厘米長,體重在50-250克之間。
  水陸兩地活動多以小動物為食
  就在這些魚兒游到岸邊時,村民趕緊用隨身攜帶的網兜舀了兩條上來裝在盆子里。只見這魚兒頭寬而扁平,身體表面有明顯的疣狀顆粒。眼睛很小,位於頭的背上,沒有眼瞼。軀幹粗短呈圓柱形,略微有點扁,體表皮較為光滑,呈黑色或淡黃色。腹面呈黃色或乳白色,並伴有很多不規則的紅棕色斑點。四只腳中,兩只前腳各四個腳趾,兩只後腳各有五個腳趾,都比較扁平,無蹼。尾巴較長,幾乎是整個身體的1/2,尾部略圓,往後則扁,末端鈍而薄。
  村民們介紹說,河里的“怪魚”都是從洞里衝下來的。這些家伙白天一般都呆在水中,夜晚則爬到水邊的陸地上活動,但不會離水域太遠。它們身體靈活、行動迅速,通過觀察發現,多以蠕蟲、蚯蚓或者昆蟲為食。
  初步判定是“活化石”中國小鯢
  在紫溪鄉教書多年的苟老師也曾對這“怪魚”好奇,還去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該魚的特徵較大鯢和蠑螈有明顯區別,而與中國小鯢的特徵基本相符。紫溪鄉“怪魚”極有可能就是中國小鯢。如果真是中國小鯢的話,就顯得非常珍貴。
  這“怪魚”到底是不是中國小鯢呢?記者隨即採訪了萬源市林業局負責野生動物保護的森林公安局局長孫雲勝,孫稱他們還沒有聽說過在紫溪鄉有這種魚,但通過圖片辨認,可以初步判定它就是中國小鯢。中國小鯢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鏈接
  中國小鯢為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屬兩棲綱,有尾目,小鯢科,小鯢屬。1889年,一外國人最早在湖北宜昌發現,定名“中國小鯢”。上世紀30年代,有人在福建崇安、浙江溫嶺和湖南祁陽發現過“中國小鯢”,爾後一度銷聲匿跡。因瀕臨滅絕,1986年與國寶大熊貓一起被國家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國小鯢3.2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與恐龍曾“同生死,共患難”,至今能生長于地球,堪稱動物“活化石”,被生物學家譽為研究古生物進化史的“金鑰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