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必是最為尷尬的一個國家。在戰國格局形勢圖中,韓國的面積姑且不說和秦、楚這樣的大國相比,即便是和燕國比,領土也小得可憐。

戰國形勢圖

韓國地處黃河中游,東部和北部被魏國包圍、西邊有秦國、南方有楚國、以及弱弱的東周,完全沒有發展空間,屢遭欺凌。早年韓國已成為魏國與齊國間的爭霸資本。到了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末期的韓國,成為秦國和山東六國中其它國家爭霸的緩衝點,苟延殘存。
韓國最終成為山東六國中首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在後世歷史上,很多割據政權在根據地理位置為自己命定國號時,都不曾考慮以「韓」做國號。秦亡後,項羽分封六國貴族為諸侯王時,唯獨沒有冊封韓國的公子成為王,凡此種種,都反映出韓國的虛弱和尷尬。


在秦滅六國前夕,韓國和秦國是緊鄰,在戰國地圖上,將韓國形容為強秦嘴邊的一塊肉。但即便如此,韓國依舊抗秦,時間還長達二十年,直到秦王政兼併六國計劃開始。韓國依靠什麼能獨力抗秦二十年?
在戰國時代,雖然有號稱「七雄」者,但事實上還有一些較小的國家,比如宋國、衛國。韓的面積雖小,既然能躋身「七雄」,必為有過人之處,其中一項就是他們的弓弩生產工藝。有軍事學者認為,幾千年來人類兵器的進化史,可以視為攻擊範圍、射程的擴張史。先秦時代,弩和戰車,是衡量一個國家武器裝備的硬指標,因此有「萬乘之國」、「千乘之國」的說法,表示國家能武裝起上萬上千輛戰車,有國力甚盛之意。


韓國的弓弩,曾領先於其他六國,他們的刀劍冶煉工藝也曾經居於七雄榜首。在戰國時代,韓國周圍都是強國,韓國無力對外擴張,但因為軍工發達,讓韓國在自保方面不存在問題。
在韓國軍工發達的同時,秦、楚等國也在日夜研究如何超越韓國兵器優勢,再覆滅韓國。韓國君主深深知道這一回事,所以在戰國後期,楚國遭到秦國哄騙以及入侵後,實力大不如前,所以對韓來說,主要的外患來自秦國。

鄭國渠今貌

如何防止遭到秦國吞併?寄望於正面戰場對戰並不符合現實,於是便想到「用計」,其中一項就是間諜活動-派著名的水利工程師鄭國到韓國,修築鄭國渠。希望將秦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拖在鄭國渠,沒有精力吞併韓。
事實上韓國派他去,確實拖住了秦吞併韓的腳步,得到喘息時間。但鄭國渠卻幫助秦國農業躍進,稅收大增。
鄭國渠竣工後,為秦創造巨大社會財富,讓秦可以在吞併韓之後,為一舉吞併其他五國,提供物質保障。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