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撇開維吾爾形成的真實歴史

撇開維吾爾形成的真實歴史

民族是一種人為構建的範疇,從所謂“民族消失”的歷史現象最容易看出來。
(一般都說) 今天定居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各綠洲裡的維吾爾族,是西元9世紀中葉從蒙古草原遷到那裡的、原先從事遊牧的回鶻人後裔。

但那時在回鶻人控制下的,其實只是南疆的東半部分,西半部則被另一個建立了喀拉汗朝的名叫“葛邏祿”的突厥語部落控制著。葛邏祿統治者在接受伊斯蘭教的同時,把自己的過去與在波斯傳說中的古代敵手、圖蘭君王阿弗拉西亞蔔家族聯繫在一起。

由於這個緣故,在建立喀拉汗朝的這部分突厥人中間發生了某種“集體失憶”,即完全忘記了自己原先擁有過的葛邏祿人的集體身份,而只把自己叫作“突厥人”。直到那時候還信仰著佛教的回鶻人,在已經清一色地成為穆斯林的喀拉汗朝部眾看來是“異教徒”。

直到元代,維吾爾人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佛教信仰者。所以南疆西部的伊斯蘭教徒長期把“維吾爾”和“異教徒”看成是等義詞。隨著伊斯蘭教信仰從南疆西部逐漸向東傳播,皈依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不再使用與“異教徒”等義的“維吾爾”這個自稱,而只是用它來指稱那一部分仍然是佛教徒的更東面的維吾爾人,並開始像其他南疆穆斯林一樣自稱“突厥人”。因此,最晚大約是到18世紀前後,當剩下的最後一批維吾爾人也全部皈依伊斯蘭教後,維吾爾作為一個活的人群就消失在更廣義的“突厥人”之中了。

維吾爾人的“復活”,與近代中亞的考古發現有關。俄羅斯和蘇聯學者在對從新疆獲得的古代回鶻文的佛教、聶斯脫裡派基督教以及世俗文書的釋讀過程中發現,這種文字所反映的,正是現代居住在同一地域的南疆“突厥人”的語言。基於這樣的認識,史達林時期的蘇聯在推行民族政策時,就把遷徙到蘇聯境內的新疆“突厥人”劃為“維吾爾”民族。這個概念由留蘇的維吾爾知識份子帶回新疆,於是才會在追隨蘇聯民族政策的盛世才時期的新疆出現一個維吾爾族。但這時候的“維吾爾”一名,卻把南疆西部的那些“突厥人”一起覆蓋在內了;而我們知道,這部分人口的主體,其實並不是回鶻後裔,他們的祖先應當是語言與回鶻語非常接近的葛邏祿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