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科學家計劃鑽探地心2012年到達地幔層

科學家計劃鑽探地心2012年到達地幔層

根據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地心游記》將在英國正式上映。凡爾納作品中的許多經典科學幻想目前都已成為現實,如潛水艇的發明、月球漫步等。而凡爾納小說中的“地心之旅”不久也有可能成為現實,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目前正計劃鑽探地心。

  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地心最深的鑽探記錄是7.4英里(約合11.9公里)。這是由前蘇聯科學家在俄羅斯北部科拉半島地區實施的一次科學鑽探的成果。科拉半島超深鑽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鑿孔,幾乎鑽透了地殼外層的1/3。鑽探開始于1970年,于1989年結束。在鑽探過程中,發現了27億年前的岩石,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楚地了解地球的形成過程和組成成份。英國地質勘探局戴維-布斯博士認為,僅僅依靠地表勘探很難判斷地球的構造。只有通過深度鑽探才有可能獲取難得地殼資料,從而來証明我們的地球構造模型是否正確。此外,深度鑽探還有助于洞察氣候變化的原因。2004年,通過對北冰洋海底岩石的的分析,發現5500萬年以前北極地區氣候溫暖,根本沒有海冰。

  現在,全球的地質學家們都希望能夠改寫前蘇聯的鑽探記錄。基于此,“綜合大洋鑽探計劃”應運而生。該計劃是一項國際性合作項目,目標是突破地殼層,深入更深的岩漿層,即所謂的地幔。地幔岩漿的運動導致地殼的升降與破裂,形成地震和火山爆發現象。但地幔運動的確切原理,目前人類尚知之甚少。通過對大西洋海域地殼最薄點進行鑽探,“綜合大洋鑽探計劃”已探到了地殼的更深層。項目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2012年鑽入地幔層。但是,地球直徑超過7700英里。以人類目前的鑽探深度,對于地球來說簡直算是微不足道。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學家戴維-斯蒂文森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設想,希望能夠通過一切途徑將一個小探針送入地核。斯蒂文森的主要思想就是,通過某種途徑打開一個地殼裂縫,不排隊採用核武方式的可能。在一周內,將一個柚子大小的探針與幾十萬噸重的溶化的鐵水一起注入裂縫。由于鐵是周邊岩石密度的兩倍,因此它必將在數天內攜帶探針沉入地核之中。斯蒂文森同時提出震波聯系方式,探針通過地球傳遞聲振動與地表進行聯系。斯蒂文森認為,該項目最少需要50億英磅的投資。人類在對太空的探索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獲得了一項項舉世震驚的成果。在對地球的深度鑽探同樣能夠發現更為驚人的奧秘。

  日本探測船“地球”號此前已經載著科學家們前往東京以南的海域,它將一處水深2500米的海洋進行鑽探,進而從海底向下鑽入7000米深的地心,進行探測、鑽孔、取樣和安裝地震監控儀器。這是人類首次嘗試鑽入地幔層,科學家希望這次嘗試能夠揭開氣候變暖的秘密、尋找有助解釋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的成因。據介紹,由地面至地球中心的距離約為6378公里,因此今次鑽探雖會穿過地殼進入地幔,但離地核仍相距甚遠。由于地底炙熱的熔岩、天然氣或石油層極為危險,所以“地球”號的鑽探速度會很慢,預計1年後才深入地幔,整項計劃預計到2012年完成。

  日本科學家的整個鑽探過程分為四步。第一步目前已在進行中,主要是在地下6個選定的地點取樣研究當地的地質情況,並且為接下來更深入地底的研究提供地理學方面的數據支持。第二步包括使用“地球”號特殊的鑽孔技術鑽出兩個深洞,通向海床以下3500米處的斷層多發地帶。第三步是鑽至地底6000米深處,穿過地質分界面到達下地殼。第四步則是在兩個深洞中展開長期觀察。日本的這一鑽探工作得到了“綜合大洋鑽探計劃”的支持,該計劃由美國、歐洲部分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合作進行。

TOP

發新話題